尽管近两年情况微妙,鹿兆海称,他观察到的申美数量并没有下降,“还是会去申请美国,只是同时也会做一些保留的方案。”
“30(所)牛剑、常青藤、美国Top10…尽揽全球顶尖名校Offer”,这是国内某头部国际高中课程机构于今年4月放出的升学喜讯。
随意打开国内各个国际高中课程机构的官网,经常可见诸如此类的喜报。许多国际高中每年可以收获少则几十份、多则上百份的世界前百名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。这在有留学意向的中产家庭眼中,无异于通向世界名校的直达车。
决定送孩子出国读本科的家庭往往让孩子在刚上高中时,就走上一条与大多数高考生不一样的道路。三至四年的孤注一掷,注定是一场难走回头路的征程。但2020年,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爆发,给“名校直通车”带来了一丝不确定的因素。疫情扩散、国际形势变幻莫测,都为上半年的考试和留学政策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。
学生和家长们都在焦急地关注着各国留学政策和疫情的发展,这不仅是他们多年努力的全部检验,也决定着他们未来人生的走向。
/ 决定命运的在线日起,胡亦菲在线上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第三次模考。四天时间里,她要完成物理和进阶数学在内的三场考试。
中国考生亦常年发挥考试强的优势:据英国剑桥考试中心发布的2019年数据,中国考生在数学、物理、经济、化学、高等数学、生物等学科上获得A*及A档成绩的概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0%至20%。国际文凭组织数据亦显示,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的IB考生平均分为34.16分,高于全球平均分的29.62分;中国考生IB全文凭获得率为74%,远高于全球平均获得率的40%。
根据胡亦菲学校的要求,考生在考试时开启两个摄像设备,一左一右、两点一线,必须拍摄到学生的脸、手和答题过程,由学校老师远程监考。
另一个令广大学生甚为担忧的问题,就是各学校A level及IB的自主命题考试,该如何保证难度相当,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公平。“学校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,大家各评各的,没有过去全球统一考试的规范了。”胡亦菲说。她的朋友在另一所国际高中课程学校念书,只参加了一次模考;甚至有的学校并未举行模考,只参考以往成绩来得出预估成绩。在她看来,这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。
鹿兆海承认,官方给出的估分政策比较模糊,让世界各地的各个教育机构有比较多的自由决策空间。但他称,考试委员会和考试局是专业的测评机构,会基于各个机构及学校的历史考试数据来作出相对公平的调整,“能不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就不一定了,因为学校和机构有大有小,学生人数有多有少,操作方式肯定都不相同。”
近年,留学群体呈低龄化趋势。据智研咨询统计,中国有留学计划的家庭中,有四成打算在大学本科阶段就送孩子出国。
随着疫情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,各国的留学政策也随之改变。据《》消息,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取消3000名在美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。5月29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文件,要求限制部分中国赴美留学生或访问学者的签证。
这些消息牵动着国内数十万名考生和家长的神经——对于大多数准备出国读本科的学生而言,高昂的经济付出、三年甚至更久的备战、跟国内完全不同的考试形式,注定了“出国”将是一条单行线中国各地国际学校学费报告》显示,2019年中国国际课程高中阶段年平均学费为12万,其中公办学校平均学费为8万每年,民办为11.2万每年,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则为22.2万每年。部分头部民办学校的学费也超过20万每年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